【閱讀〈散文〉】郭強生/評平路《袒露的心》:愛,沒有選擇
2017/04/08 13:21:34 聯合報 郭強生
2013年在《聯合文學》第一次讀到平路的同名專欄,立刻深深吸引了我。
之前我所認識的平路,永遠是那個冷靜、優雅、溫柔又自信的作家,從她獲得聯合報小說首獎的〈玉米田之死〉開始,我就一直是她的讀者。雖然每每都是在工作的場合遇見,但是我們都會簡短交換對寫作的看法,聽她對事物敏銳的觀察與分析的角度,總令人有一種被點醒什麼的驚喜。
但是,我從沒有預期到有一天,她的犀利與精準竟然會聚焦在自己的身世上。我第一次在文字間讀到一個聲音會顫抖的平路。
那一年裡,收到每一期的《聯合文學》,我一定先讀她的專欄。因為那些年裡,我也正在經歷著家人之間不可理喻的互相傷害與莫名所以的撕裂。讀著平路的專欄,我好像找到一個角落,可以悄悄躲進去流淚,不被發現。畢竟,在很多人的眼中,我一路的成長是順利而幸運的,但是心中有一個空,不是因為遺失了什麼,而是我根本不知道那一塊應該是什麼,所以我永遠沒辦法跟旁人說得清,也早放棄了想要訴說。
人生多麼無常也何其戲劇化,一年後我以為只要小心翼翼就可維持住的脆弱家人關係一夕崩塌。如溺水之人攀住唯一浮木,最終也只有回到文字的我,幾乎是一種視死如歸的心情,在2015年寫下了《何不認真來悲傷》這本家族回憶。老實說,同樣也是專欄結集,我在出書前還曾猶豫,因為我的心裡一直都沒有忘記「袒露的心」,心想我的前輩是不是最後還是決定踩下了煞車?我是不是也該再慎重考慮一下?
今年年初,當我收到平路的書稿,可想而知我是多麼欣喜與驚訝,還有一種釋懷。因為自書出版以來,我最常聽見的讀者反應就是,你為什麼就這樣沒有顧忌地把這些事都寫了出來?我能做的最好回答就是,因為我沒有選擇。我知道,這樣的答案對一般讀者而言,可能還是太過玄虛。但是,現在平路的《袒露的心》終於問世,之前對我的回答不明白的讀者,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應該會更清楚,什麼叫「沒有選擇」。
沒有選擇,意謂著最後的出口只能從自己的那顆心出發。我在我的書裡曾寫下這樣一段話:「把父母當人看,往往我們都在逃避,因為覺得殘忍。……所有的痛,父母畢竟已經都走過來了,怕痛的,其實是我們。」那一刀切下去,袒露出自己心中的委屈害怕惶惑,往往也是最後的救贖。
對於平路而言,與生母終生不得見的悲戚,身為外遇私生女被養母冷漠羞辱的創傷,錯過與父親臨終告別的遺憾,這些在心上滾了又滾的痛苦,最後唯一的出口無非是鼓起勇氣去面對,去好好凝視一次那個加護病房中並非生母的婦人,並誠心地說出「媽媽,對不起」。在那一刻她不僅頓悟到,「和解原來並不困難」,也終於體會到「撫著她的創痛,如同撫著自己的創痛」。因為如果將心比心,「碰上不忠的男人……你不見得……做得比她更好」。
但是,這樣的一個出口,幾乎是用一生換得的。和解,看似不過一句對不起而已,但是凝聚的卻是一位以書寫安身立命的女兒,對生命各種角度的觀看與搖撼。若不是經過書寫的揭露,一般人如何能得知其中的艱難與「沒有選擇」之必然?
「傷逝之書」、「真相之書」、「父母之書」、「時間之書」加上第五書「爾後」,平路將全書分成這五部分,如同反覆迴旋又彼此應答的旋律。成書後的《袒露的心》比專欄多了更多對「書寫」的剖析,看得出過去這些年,在層層揭開自我痛處的同時,有關書寫對一個創作者的意義,平路也做了更深入的審視。誠如扉頁開宗明義引用了尼采的話:「因為有藝術,我們不致被真相所毀。」真相真相,多少人假汝之名!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,追求真相最終所呈現的價值,從來都不是究竟有無「客觀的」真相,而是藉此過程,我們理解了生命的強大,感受到自我的渺小。多半人「被真相所毀」,就是以為所謂的真相本身就是答案。事實上,沒有經過從否定到肯定、從撕裂到癒合的印證,真相永遠不過是一道醜陋的疤記。
所以,這本《袒露的心》絕非只是揭開了生母之謎這個真相而已,它讓我們看到,真相透過了時間與生死的檢驗,才是真正的理解。而閱讀這本自傳書寫最大的感動就在於,作家也同時告訴我們,原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個黑洞,而那個黑洞中竟藏著最深沉的愛與寬容,人生的答案就在那裡等著我們。
相關新聞
沈志方/妳,是我一生寫不盡的詩
2018/04/19【文學與社會】系列座談4-1:愛戀世代
2018/04/14【書評‧小說】生命的千面獻演
2018/04/14萩原朔太郎 詩四首
2018/04/10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二)與苦甜身體和解
2018/04/09【書評〈小說〉】地表最強穿越
2018/04/07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一)時間與時差
2018/04/02一起推國文的副本
2018/03/31【〈閱讀‧人文〉】建築學大叔的京都私見
2018/03/31就陪她走過
2018/03/31【文學相對論】詹宏志VS.楊澤(四之四)老台北
2018/03/26【〈書評‧小說〉】漫畫闖入現實的兩套敘事
2018/03/24【〈書評‧散文〉】水路的線索
2018/03/24以世俗之眼 凝視萬神
2018/03/24【文學紀念冊】蕭蕭/通過或蛇或靈, 抵達真實
2018/03/20【文學相對論】詹宏志VS.楊澤(四之三)咖啡館
2018/03/19【自在說西遊】沈珮君/寶玉。悟空
2018/03/19【文學相對論】詹宏志VS.楊澤(四之二)楊導和侯導 (下)
2018/03/12【〈書評‧新詩〉】四季無情亦有情
2018/03/10【〈書評‧小說〉】(不可能的)還原與(徒勞的)再造
2018/03/10【文學相對論】詹宏志VS.楊澤(四之一)楊導和侯導 (上)
2018/03/05【閱讀新詩】天真野蠻的信心
2018/03/03【閱讀世界】回顧與和解
2018/03/03【書評<散文>】異世界的愛與痛
2018/03/03【悅讀經典】白先勇/賈寶玉的大紅斗篷與林黛玉的染淚手帕 《紅樓夢》後四十回的悲劇力量(中)
2018/02/28【悅讀經典】白先勇/賈寶玉的大紅斗篷與林黛玉的染淚手帕 《紅樓夢》後四十回的悲劇力量(下)
2018/02/28【文學相對論】凌明玉VS.許榮哲(四之四)我只是來借個靈感
2018/02/26【書評〈新詩〉】詩,無所不在
2018/02/24【文學相對論】凌明玉VS.許榮哲(四之三)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小說
2018/02/19【文學相對論】凌明玉VS.許榮哲(四之二)寫若琴弦
2018/02/12【書評〈小說〉】雲端上的情與慾
2018/02/10【文學相對論】凌明玉VS.許榮哲(四之一)N歲出門遠行
2018/02/05【詩評〈新詩〉】誰都在,誰也都不在
2018/02/03【〈歷史小說〉】多重視角下一個時代的臺灣
2018/02/03【文學相對論】徐國能VS.祁立峰(五之五)婚姻中的男人
2018/01/28【書評 〈小說〉】身為妻母意謂生於戰時
2018/01/27【文學相對論】徐國能VS.祁立峰(五之四)論溝通
2018/01/22【書評 〈散文〉】最裸妝 最真心
2018/01/20【書評 〈哲學〉】為了尚不實存的虛構
2018/01/20【文學相對論】徐國能VS.祁立峰/〈五之三〉論追尋
2018/01/15
熱門文章
廖玉蕙/今生有幸做了姊妹
2018/04/17蔣勳/無數無量眾生:魏禎宏的「閉上眼睛」
2018/04/18【文學台灣:台南篇8】顏艾琳/極限我的家鄉
2018/04/19侯吉諒/紙上煙雲
2018/04/16沈志方/妳,是我一生寫不盡的詩
2018/04/19【雲起時】洪荒/禮物
2018/04/13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三)真相作為信仰?
2018/04/16彭歌/詩靈千古-敬悼蘭熙、光中
2018/04/16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7】袁瓊瓊/十九歲的台南
2018/04/12【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】悅讀古典詩16《鄭板橋/傅雯.惜別》
2018/04/18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6】許榮哲/一個人的陣頭
2018/04/11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5】在林百貨的頂樓看台南
2018/04/10王聰威/京都菸斗紀
2018/04/20黃春美/魚兒魚兒水中游
2018/04/18【聯副3.4月駐版作家 答客問】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
2018/04/15【慢慢讀,詩】蔡富澧/雨中送兒子 至沙崙教召
2018/04/18【聯副3.4月駐版作家 答客問】李昂/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
2018/04/16鍾玲/書院的嬰兒
2018/04/20【文學與社會】系列座談4-1:愛戀世代
2018/04/14張以昕/瑞施凱詩瑜伽之旅
2018/04/14【最短篇】畫線
2018/04/13【慢慢讀,詩】龔華/瓶中信
2018/04/17幾米/空氣朋友
2018/04/16韓良憶/尋找天涯海角
2018/04/02【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】悅讀古典詩15《貫雲石/雙調清江引.惜別》
2018/04/11【小詩房】沈眠/尋常
2018/04/16【墓誌銘風景】和平主義革命家,亞洲獨立運動先驅
2018/04/19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2】阿盛/淚光閃閃
2018/04/05【小詩房】方群/遺忘三帖
2018/04/19鍾喬/溪口的一朵花
2018/04/20龍應台/一個人的功課
2018/04/21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二)與苦甜身體和解
2018/04/09【書評‧小說】生命的千面獻演
2018/04/14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4】肉身地景
2018/04/08鄭培凱/蘇州的冰雪
2018/04/12隱地/帶走一個時代的人
2018/04/03【剪影】家就在這裡
2018/04/13【慢慢讀,詩】它也是一種節奏
2018/04/13【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】悅讀古典詩14《徐再思/水仙子.夜雨》
2018/04/04《沉默》的電影和小說
2018/04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