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林海音先生百歲紀念】羅青/半個文壇在夏府(下)
2017/08/07 10:04:57 聯合報 ◎羅青 文.提供
3 從壽宴獻詞到餃子辯論
1988年,林先生七十大壽及夏林金婚紀念合併舉行,席設仁愛路福華飯店,指定由我來獻詞。夏氏一門,兒子夏祖焯(筆名夏烈)、女兒夏祖麗、女婿莊因、張至璋、媳婦龔明祺、姪子夏陽,都是頭上生角的才子佳人,哪裡輪得到我來上場。但這是林先生親自點名,我也只好硬著頭皮答應。因為當時我忽然想起,我的學生小說名家張國立在《草根詩月刊》所譯的三好達治名詩,詞意絕妙,正好可以派上用場。
祝壽婚慶場合上的致詞,最難討好,不是淪為阿諛奉承、歌功頌德,就是陷於如此這般、陳腔無趣;講話不宜過長,長則聽眾食客耐心消磨殆盡,場面失控;不宜太短,短則顯得致詞誠意才情不夠,賓主掃興;不宜太深,深則各色來賓難以及時消化,不宜太淺,淺則高朋俊彥難免哂然訕笑。
上台演講致詞從不帶小抄的我,這次為慎重起見,準備了一紙草稿,信心滿滿,上台致起詞來,大意是說,夏府男權僅只榮譽崇隆,而女權真正實際至上,因此「林海音何凡」這組甜蜜的密碼,翻譯成白話文就成了:「林間松濤化海濤,潮音回響入雲霄,何其平凡又不凡,文壇詩壇仰彌高。」接下來,我提高聲音說:「林先生編副刊、編雜誌、編文學叢書,照顧服務提攜大家,超過三十五年,的確是我們的大家長!」隨後,我便順理成章的引用起三好達治的句子:
海呵,在我們的文字裡,
你的中央是母親;
而母親(mare)呵,
在法國人的文字裡,
您的中央有海。(mar)
「謹以此詩,向我們的守護神大保母,致上最誠摯的祝賀。」
為了使場面,在我之後,再掀高潮,我柿子挑軟的吃,狡黠的補了一句,「其實今天最該上台獻詞的,應是夏家英才們,尤其是美麗大方的媳婦龔明祺,她一口流利的蘇州話,已達吳儂軟語的極致,可以把大家的耳朵都聽出油來,現在我們以熱烈的掌聲,恭請她上台。」 此言一出,果然惹得台下為之騷動,我也就順利下得台來。
進入九○年代初期,林先生喜歡起個大早,到附近國父紀念館前的公園廣場,去散步做早操,常常遇到我父母親。我母親從小在北京上的小學初中,比林先生小九歲,道地的兩個京片子,遇到一起,常有聊不完的話題。
後來,有一次,林先生在晨操運動時,因水泥地久了,難免粗糙不平,走路一不小心,摔了個跤,大臉朝下,跌了個結實,臉面鼻唇嚴重受傷,休養了好一陣子。這件事,還是我暑假出國回來後,由母親親口告訴我的。那時,夏府已搬到國父紀念館旁的逸仙路上,類似七○八○年代永春大廈中的豪情熱絡聚會,已成絕響。
回想有一次,參加夏府聚會,我因事走得最晚,客廳裡只剩下林先生在收拾東西。她送我到門口時,突然問我:「你媽媽包的餃子,你一次最多能吃幾個?」我愣了一下,含含糊糊的說:「一般可以吃十八個,餓的時候,最多一次可以吃到二十二,算不上能吃!」我心想,這這,這不會是嫌我吃多了吧?
「我就知道,你嫌我們家餃子不好吃,我剛才注了意,從頭到尾,你只端了一盤,頂多不過十一、二個!」
我一面按電梯,一面慌忙搖手道:「不是府上餃子不好,老北京的手藝,能差到哪裡去?是你們家的客人太健談,光聊天還來不及,哪顧得上吃!」
「誰叫你們家,吃餃子還額外準備一大盆廣東油雞,還有一堆小菜!」我一邊進電梯,一邊回頭用手勢誇張的補充說:「難道沒看見,我不還啃了個大雞腿嗎!」
●後記:北京五四新文學運動至今,已屆百年。百年間,作家兼辦出版社者,時有所見,然如林海音先生主持之純文學出版社,出書不算最多,但卻能凝聚數代文壇人心,鼓勵新秀,濟助貧弱者,卻不多見,譽之為百年第一文學出版社,當不為過,值得後人紀念。(下)
相關新聞
【墓誌銘風景】和平主義革命家,亞洲獨立運動先驅
2018/04/19【小詩房】方群/遺忘三帖
2018/04/19【文學台灣:台南篇8】顏艾琳/極限我的家鄉
2018/04/19蔣勳/無數無量眾生:魏禎宏的「閉上眼睛」
2018/04/18【慢慢讀,詩】蔡富澧/雨中送兒子 至沙崙教召
2018/04/18黃春美/魚兒魚兒水中游
2018/04/18廖玉蕙/今生有幸做了姊妹
2018/04/17【慢慢讀,詩】龔華/瓶中信
2018/04/17彭歌/詩靈千古-敬悼蘭熙、光中
2018/04/16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三)真相作為信仰?
2018/04/16侯吉諒/紙上煙雲
2018/04/16【聯副3.4月駐版作家 答客問】李昂/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
2018/04/16【小詩房】沈眠/尋常
2018/04/16【聯副3.4月駐版作家 答客問】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
2018/04/15張以昕/瑞施凱詩瑜伽之旅
2018/04/14【雲起時】洪荒/禮物
2018/04/13【最短篇】畫線
2018/04/13【慢慢讀,詩】它也是一種節奏
2018/04/13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7】袁瓊瓊/十九歲的台南
2018/04/12鄭培凱/蘇州的冰雪
2018/04/12【三行告白詩】示範作:夢想
2018/04/12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6】許榮哲/一個人的陣頭
2018/04/11【墓誌銘風景】李敏勇/死了,也不忘幽默的科學家
2018/04/11【慢慢讀,詩】蔡文哲/愛是不愛的刪節
2018/04/11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5】在林百貨的頂樓看台南
2018/04/10林文義/吶喊之靜
2018/04/09【慢慢讀,詩】陳育虹/影子
2018/04/09朱和之/佳日的憂鬱
2018/04/092018第十五屆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徵文 開始收件!
2018/04/08【慢慢讀,詩】春天的詩
2018/04/08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4】肉身地景
2018/04/08【聯副不打烊畫廊】蔣勳油畫作品〈雲淡風輕〉
2018/04/08地理與生命的延伸
2018/04/07【閱讀〈新詩〉】昨日之蛇已捲風化龍
2018/04/07當我們回憶時
2018/04/07【書評,小說】沈默/地表最強穿越
2018/04/07〈我帶你遊山玩水〉雪梨‧藍山‧瘋袋鼠
2018/04/07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3】最遙遠的,台南
2018/04/06【三行告白詩】示範作 睡美人
2018/04/06〈剪影〉和平的哨兵
2018/04/06
熱門文章
廖玉蕙/今生有幸做了姊妹
2018/04/17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7】袁瓊瓊/十九歲的台南
2018/04/12蔣勳/無數無量眾生:魏禎宏的「閉上眼睛」
2018/04/18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6】許榮哲/一個人的陣頭
2018/04/11【雲起時】洪荒/禮物
2018/04/13侯吉諒/紙上煙雲
2018/04/16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5】在林百貨的頂樓看台南
2018/04/10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三)真相作為信仰?
2018/04/16彭歌/詩靈千古-敬悼蘭熙、光中
2018/04/16【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】悅讀古典詩15《貫雲石/雙調清江引.惜別》
2018/04/11【最短篇】畫線
2018/04/13鄭培凱/蘇州的冰雪
2018/04/12【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】悅讀古典詩16《鄭板橋/傅雯.惜別》
2018/04/18【聯副3.4月駐版作家 答客問】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
2018/04/15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2】阿盛/淚光閃閃
2018/04/05【聯副3.4月駐版作家 答客問】李昂/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
2018/04/16黃春美/魚兒魚兒水中游
2018/04/18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4】肉身地景
2018/04/08【慢慢讀,詩】蔡富澧/雨中送兒子 至沙崙教召
2018/04/18張以昕/瑞施凱詩瑜伽之旅
2018/04/14幾米/空氣朋友
2018/04/16隱地/帶走一個時代的人
2018/04/03【慢慢讀,詩】龔華/瓶中信
2018/04/17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二)與苦甜身體和解
2018/04/09【文學台灣:台南篇8】顏艾琳/極限我的家鄉
2018/04/19韓良憶/尋找天涯海角
2018/04/02【墓誌銘風景】李敏勇/死了,也不忘幽默的科學家
2018/04/11【文學與社會】系列座談4-1:愛戀世代
2018/04/14【小詩房】沈眠/尋常
2018/04/16【三行告白詩】示範作:夢想
2018/04/12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3】最遙遠的,台南
2018/04/06【剪影】家就在這裡
2018/04/13沈志方/妳,是我一生寫不盡的詩
2018/04/19【慢慢讀,詩】它也是一種節奏
2018/04/13蔣勳/1983,大度山 ——我和學生們一起畫畫(上)
2018/03/22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1】馬森/府城的風光 ,風光的府城
2018/04/04【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】悅讀古典詩14《徐再思/水仙子.夜雨》
2018/04/04【聯副文訊】駱以軍談《印度之旅》
2018/04/12【慢慢讀,詩】蔡文哲/愛是不愛的刪節
2018/04/11【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】悅讀古典詩13《關漢卿/雙調.沉醉東風》
2018/03/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