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文菁/忘卻筆墨
2017/05/21 07:57:58 聯合報 張文菁
五代時期水墨名家荊浩說,作畫時要忘卻筆墨,亦即不受筆墨所拘泥,幻化技法於無形,才能呈現山水的神韻,表達深層的情感。祖師爺所說的「筆」,意指勾勒擦皴,形成畫的骨架;「墨」,則指濃淡渲染,呈現明暗向背,亦即畫作的血肉。有人「骨勝於肉」,有人「肉勝於骨」,而荊浩祖師爺則自許筆墨相得益彰,亦即骨肉勻稱,臻於化境。
話說回來,「忘卻筆墨」,也許是一場美麗的誤會。因為,忘卻的背後,是那深入骨髓的記憶,化為數以億計的神經脈衝,意到筆墨到,等同神的境界。
凡人如我,躋身師大美研所的藝術殿堂,儘管祖師爺當頭棒喝,每個字都重重敲到心坎裡,然而敲醒了卻力不從心。每天周旋打轉的重心,仍是那筆與墨,也就是西畫領域中的油畫等諸多繁複技法。技法抓都抓不準了,如何或忘?只好繼續深陷其中,糾結、著惱、魂牽夢繫,捻斷數莖「髮」而終不悔。
陣日與數十支顏料、刺鼻調和油和髒兮兮圍裙為伍的我,時刻執著的,與祖師爺的經典名言完全背道而馳。常常釘在自己的畫作前,歪頭端詳,蹙眉撇嘴,看此處不順眼,看那隅不滿意,一心想達成某種層次感,某種筆觸,某種揮灑,卻不可得。腦海中除了「筆墨」,還是「筆墨」,汗顏啊!
更著魔地,還不時運用心理學的換位思考,忖度著,在別人眼中,此畫是優是劣,筆觸瑣碎或奔放?吸引駐足,或讓人拂袖而去?被虛擬他人的眼光所牽動,「筆墨」就不免矯情。
甚至,別人的眼光,有時就像《哈利波特》故事中的記憶咒,咒語急急如律令,部分記憶瞬間變成空白。
故事從一家自由作畫的畫室說起,新來乍到的我,遭到一位好為人師資深畫友的強勢提點,咒語於焉生效。那兩周,常常畫完回到家,就呆坐沙發,先生問怎麼了,想回答說被下咒了,最後還是把這句瞎話嚥了回去,只說「沒事兒!」
是的,畫友的強勢提點,就像惱人的記憶咒。當下雖然嗤之以鼻,卻不知不覺地被其漸進侵蝕,直到猛然驚覺,竟然忘記怎麼畫畫了,而畫友突梯荒謬的眼光和技法卻取而代之,這難道是另類的忘卻筆墨?
在那位畫友的主導下,畫室成了愛麗絲的夢境,扭曲變形不以為怪,紅心皇后的任性判決成為硬道理,於是我倉皇逃離,卻被撲克牌士兵般的咒語追殺。那幾周,午夜夢迴,往往要確認一下自己還會不會畫畫才能翻身入睡。
這場「忘卻筆墨」的走板演出,最終還是得靠荊浩祖師爺來解救。回歸祖師爺的諄諄教誨,所謂的忘卻筆墨,必須先有通透的技法,才能運用於無形。而技法生疏如我,無疑像隻變色龍,快速應變似乎無往不利,卻容易受到影響,忘了自己原來的顏色。
所幸,身處師大殿堂,在諸多大師的環繞加持下,不但「筆墨」或說技法得以日益增進,不爭氣的「變色龍」也得以擺脫惱人的咒語。短暫的失憶,成為不值得一哂的插曲。
近來,嘗試在50號的畫布上恣意揮灑,沉溺其間茶飯無味,直到創作告了一段落,虛脫感才一湧而上,卻又持續亢奮著。虛脫與亢奮兩種感受衝突激盪,屬於自己特殊的創作韻律,卻在其間躍然而出。
此韻律,若隱若現,在骨髓中蠢動,化為微弱的神經脈衝,而在指間綻放。也許,它將愈來愈清晰,時時刻刻鏗鏘作響,屆時,筆墨技法將只是其中的音符和節拍,隨著我的韻律起舞。也許,這就是「忘卻筆墨」的精義所在。
千年前,荊浩祖師爺在「骨勝於肉」和「肉勝於骨」中,找到了自己的韻律。而不才如我,韻律雖仍若有似無,但抓住的瞬間,卻像掌握來自上帝的啟示。驚喜只是一剎那,在我心中卻成為永恆。
相關新聞
【文學紀念冊】眾荷喧嘩之後。 自此所以
2018/04/24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四)明星
2018/04/23賴聲羽/人狗之間
2018/04/23【慢慢讀,詩】管管/春天的耳朵
2018/04/23【最短篇】算盤
2018/04/22《沉默》的電影和小說
2018/04/22【慢慢讀,詩】時間坐在 我的位子
2018/04/22《沉默》的電影和小說
2018/04/21龍應台/一個人的功課
2018/04/21鍾玲/書院的嬰兒
2018/04/20王聰威/京都菸斗紀
2018/04/20鍾喬/溪口的一朵花
2018/04/20【墓誌銘風景】和平主義革命家,亞洲獨立運動先驅
2018/04/19【小詩房】方群/遺忘三帖
2018/04/19【文學台灣:台南篇8】顏艾琳/極限我的家鄉
2018/04/19蔣勳/無數無量眾生:魏禎宏的「閉上眼睛」
2018/04/18【慢慢讀,詩】蔡富澧/雨中送兒子 至沙崙教召
2018/04/18黃春美/魚兒魚兒水中游
2018/04/18廖玉蕙/今生有幸做了姊妹
2018/04/17【慢慢讀,詩】龔華/瓶中信
2018/04/17彭歌/詩靈千古-敬悼蘭熙、光中
2018/04/16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三)真相作為信仰?
2018/04/16侯吉諒/紙上煙雲
2018/04/16【聯副3.4月駐版作家 答客問】李昂/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
2018/04/16【小詩房】沈眠/尋常
2018/04/16【聯副3.4月駐版作家 答客問】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
2018/04/15張以昕/瑞施凱詩瑜伽之旅
2018/04/14【雲起時】洪荒/禮物
2018/04/13【最短篇】畫線
2018/04/13【慢慢讀,詩】它也是一種節奏
2018/04/13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7】袁瓊瓊/十九歲的台南
2018/04/12鄭培凱/蘇州的冰雪
2018/04/12【三行告白詩】示範作:夢想
2018/04/12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6】許榮哲/一個人的陣頭
2018/04/11【墓誌銘風景】李敏勇/死了,也不忘幽默的科學家
2018/04/11【慢慢讀,詩】蔡文哲/愛是不愛的刪節
2018/04/11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5】在林百貨的頂樓看台南
2018/04/10林文義/吶喊之靜
2018/04/09【慢慢讀,詩】陳育虹/影子
2018/04/09朱和之/佳日的憂鬱
2018/04/09
熱門文章
廖玉蕙/今生有幸做了姊妹
2018/04/17蔣勳/無數無量眾生:魏禎宏的「閉上眼睛」
2018/04/18【文學台灣:台南篇8】顏艾琳/極限我的家鄉
2018/04/19龍應台/一個人的功課
2018/04/21沈志方/妳,是我一生寫不盡的詩
2018/04/19侯吉諒/紙上煙雲
2018/04/16《沉默》的電影和小說
2018/04/21【2018台積電文學之星】吳睿哲VS.劉煦南/文學還在
2018/04/22【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】悅讀古典詩16《鄭板橋/傅雯.惜別》
2018/04/18王聰威/京都菸斗紀
2018/04/20賴聲羽/人狗之間
2018/04/23彭歌/詩靈千古-敬悼蘭熙、光中
2018/04/16鍾玲/書院的嬰兒
2018/04/20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四)明星
2018/04/23【文學相對論】陳國偉VS.陳思宏(五之三)真相作為信仰?
2018/04/16《沉默》的電影和小說
2018/04/22黃春美/魚兒魚兒水中游
2018/04/18【2018台積電文學之星】蕭詒徽VS.盛浩偉/present
2018/04/22【慢慢讀,詩】蔡富澧/雨中送兒子 至沙崙教召
2018/04/18【雲起時】洪荒/禮物
2018/04/13【最短篇】算盤
2018/04/22韓良憶/尋找天涯海角
2018/04/02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6】許榮哲/一個人的陣頭
2018/04/11【慢慢讀,詩】龔華/瓶中信
2018/04/17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7】袁瓊瓊/十九歲的台南
2018/04/12鍾喬/溪口的一朵花
2018/04/20【2018台積電文學之星】林育德VS.江佩津/能夠一直寫下去的 人生
2018/04/22【墓誌銘風景】和平主義革命家,亞洲獨立運動先驅
2018/04/19【2018台積電文學之星】鄭琬融VS.蔡幸秀/在真實中枯竭
2018/04/22張以昕/瑞施凱詩瑜伽之旅
2018/04/14【2018台積電文學之星】林宜賢VS.蔡均佑/陪自己玩的青年
2018/04/22【台積電文學沙龍現場報導】高接人生
2018/04/23【小詩房】方群/遺忘三帖
2018/04/19【2018台積電文學之星】翟翱VS.鍾旻瑞/新手作家,遲到中
2018/04/22【2018台積電文學之星】陳玠安VS.陳又津/關於改變
2018/04/22【聯副3.4月駐版作家 答客問】李昂/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
2018/04/16【文學台灣: 台南篇5】在林百貨的頂樓看台南
2018/04/10【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】悅讀古典詩15《貫雲石/雙調清江引.惜別》
2018/04/11【慢慢讀,詩】時間坐在 我的位子
2018/04/22【小詩房】沈眠/尋常
2018/04/16